图片
【甲骨文字典,姓】今天我们学习甲骨文字典的第1301页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,它是个会意字,左边是一个生,右边一个女。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在后面文字的演变过程中,尤其是在说文解字当中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写法,它的组成部分完全相同,从女从生,这个字根据文字的演变就是后来姓氏的姓。所以从甲骨文写法到小篆,到后面的文字演变都是一脉相承。
说文解字中说,姓,人所生也。古之神圣,母感天而生子,故称天子。从女从生。
生同时在这个字当中也表声符。《春秋传》当中有一句话叫“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。”从这一段简短的介绍当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,就是姓这个字跟天子有关,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。后来天子被列为古代皇帝的一个专称,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称之为天子。但是根据刚才这句话的介绍应该只要是母感天而生就是天子。所以姓这个字当中又有母又有生。另外一个解释,上古八大姓,据说最开始的这个姓都是跟女字旁有关,在古文字中,女通母,女就是母亲。母感天而生,所以这个就是姓的来历。同时,姓字当中有天子的概念,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图片
【姓,演变】那我们看在典籍当中是怎么介绍这个姓的,比如说《左传》中说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。
比如说神农,神农的母亲在姜水居住,后来神农的母亲生出神农之后,神农就是姜姓。黄帝的母亲住在姬水,所以黄帝的母亲生出黄帝之后,黄帝的姓就姓姬。舜的母亲住在姚墟,所以舜的姓就姓姚。除了刚才说的姜,姬,姚,这上古八大姓当中还有嬴政的嬴,你看,嬴政的嬴里边也有一个女,这也是一个古代的姓氏,据说还有一个也是上古的八大姓之一,就是子姓的来历,子姓的子原来是写作女子,后来这个字被释读为好了,可能有一个说法,这个妇好的姓就是子姓,而这个子姓,殷商贵族姓当中有一个就姓子,而孔子据说他的姓就是子,他是子姓,孔是他的氏。
图片
【孔子是子姓,孔是他的氏】
说到这儿的话,就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跟中国姓氏文化最相关的几个字,一个是姓,一个是名,一个是字,一个是号。在古代历史上一个讲究的人,他应该分别有名字,更讲究的人可能还有一个斋堂号。讲究的有一些文人,他为了表达自己与高大高远的志向,然后还要给自己除了这个姓氏名字号之外,还会起一个斋室名或者叫斋堂名,以表达自己那种清高,那种高远的志向和追求。
图片
好,现在咱们说一下这个姓,刚才说了上古八大姓,大家可以去查一下,最开始的时候据说这姓其实它对应的是母系氏族社会。据说这个氏的前身就是从各大部落姓当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分支。到了父系氏族社会了,这个姓氏的氏就表示那些在母系氏族社会部落当中,那些有能力的有本事的,独立出来能够独霸一方的人,这些人就不能叫什么姓了。于是,他们独树一帜,就给自己叫什么,比如说我这个赵,赵其实就是一个后来的氏,据说赵原来的姓就是姬姓。也就是说,不光我这个赵来源于姬姓,好多其他的后来的姓,其实严格意义上这些都来自于这个上古八大姓,当然了,姬姓是比较多的。
图片
那什么叫名呢?名就是出生之后,父母给起的那个叫名,所以,这个名有一个别称,叫做小名,因为这个是爸爸妈妈称呼你的。在古代社会不能直呼其名,因为能够呼人的名字的,那是家里的长辈。朋友,领导,上级叫他的字,这个字是这个人他学有所成之后,对社会对生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,然后确定了自己的志向,根据自己的志向,根据自己的追求而起一个字。这个字有的时候是自己起的,有的时候是教书先生给起的,比如说三国演义的那个曹操、曹孟德:刘备,刘玄德:张飞、张翼德;赵云,赵子龙。
那兄弟之间称呼的时候都叫他的字,只有特别亲近的长辈才能叫他的名。所以在古代能够直呼其名的那都是非常亲的。那这个号是后来比如说他有一定的建树,有一定的成就,然后社会或者说是行业,江湖送给他一个号,别号什么什么。这个是他们的同龄,他们的同党,他们的朋友们根据他的个性,根据他的成绩贺出来的号。比如说赵云赵子龙,有的叫常胜将军,常胜将军这个可能就是江湖对他的一个尊称,还不叫号啊。比如说李白是他的名,李太白是他的字,青莲居士是他的号,这个就跟他的志向,跟他的修行有关了。那斋室名或者叫斋堂名,这个一般是文人的雅号或者雅称,这个是根据自己的志向,根据自己的兴趣,根据自己的人生定位又取得一个更贴切的,你看在古代讲究的人是有这么多。
图片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姓名绝非简单的符号标识,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。姓名与性命、命运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联系,这种观念根植于中国文字特有的象形表意特征和能量传递功能。
从文字学角度看,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,每个字都承载着特定的能量场。古人认为,姓名中的字形、字义、字音都会对个人命运产生影响。这种观念导致古代社会普遍存在改名现象,人们希望通过调整姓名来改变运势。然而在现代社会,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规范,正式改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审批,程序相对繁琐,这使得许多人选择在社交平台上使用化名。
图片
值得注意的是,姓名对命运的影响并非绝对。中国传统文化中"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"的经典论述,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命运观体系。在这个体系中,姓名可能属于"风水"范畴,其影响力远不及个人德行修养和知识积累。明代袁了凡在《了凡四训》中详细阐述了"命自我立,福自己求"的道理,强调通过行善积德、修身养性来改变命运,而非简单地改名换姓。
因此,与其执着于改名,不如践行"积善之家必有余庆"的古训。通过研习传统文化典籍、培养高尚品德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实际行动来提升个人修为,这才是改变命运的根本之道。父母赐予的姓名承载着美好的期许,我们应当珍视这份传承,通过自身努力让名字焕发光彩。
文字整理:淑群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如何判断股票是否有发展潜力?——挖掘未来牛股的7大核心指标
下一篇:没有了